6月28日至7月1日,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医护学院“青衿筑梦队”奔赴闽清县梅溪镇樟洋村,开展为期4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围绕文化振兴、产业探索、助老服务、生态共建等重点内容展开深度调研与志愿行动,用青年担当描绘出校地协同、共促振兴的青春画卷。

一、探源古韵文脉,助力文化振兴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实践首日,队员们走进文昌宫与梅城印记历史文化展示馆,倾听地方文化讲解员讲述樟洋村的文教传承与民俗风情,实地踏访古厝墙体、碑刻匾额,挖掘村落背后的“文化基因”。在参观福建省传统村落保护项目的过程中,实践队通过“炉边厝”等传统建筑构件,调研其保存现状与社区文化需求,为古村记忆的保护与传承建言献策。


为进一步了解文化资源如何转化为发展动能,团队走进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闽清站,与站点负责人就传统手工艺的转型发展展开深入交流,了解如何通过产品创新、品牌打造和线上营销赋能乡村产业,并探讨高校资源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协同路径。

二、走进百姓人家,共建和美乡村
在助老服务环节,实践队队员们深入高龄、孤寡老人家中,协助打扫庭院、收拾杂物、普及健康知识,并以自编快板、歌曲联唱等形式丰富老人精神生活。与村民用方言深入交流一举,不仅拉近了彼此距离,还更真实地触摸到了基层民情。考虑到当前农村老龄化程度较高、居家环境管理亟待改善,队员们还走村入户调研老年人服务需求以及现有乡村卫生室运行情况,尝试为基层医疗与养老服务融合提供青年视角的可行性建议。


三、对接产业需求,助推乡村造血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为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实践队重点围绕农产品品牌打造、电商技能普及、生态农业推广等内容展开调研。在与村“两委”座谈交流中,队员们提出利用“村播+短视频”的方式展示樟洋村生态农产特色,鼓励青年返乡创业。随后,队员们在走访农户过程中,手把手指导村民使用智能手机进行商品拍摄与基础编辑,助力农户增强市场链接能力。

四、凝聚青春智慧,共谋振兴路径
7月1日,实践队与樟洋村党群服务中心召开“校地共建·青春助振兴”交流座谈会,全面总结本次实践成果。团队成员围绕村庄文化遗产保护、老年人关爱服务长效化、数字乡村建设等方面提出思考建议,获得村“两委”肯定。村委代表表示:“‘青衿筑梦队’带来了朝气与温情,更带来了青年对乡村未来发展的全新视角与思考。”

此次“三下乡”,闽江师专“青衿筑梦队”用4天时间,走村串户、调研探路,以文化为笔、以服务为墨、以调研为桥,沉浸式融入乡土实践。从文化寻根、情暖桑榆、产业赋能到生态共建,一笔一画绘出青春与乡村双向奔赴的崭新图景。
撰稿:林燕华
图片来源:三下乡师生
审核:张瑛、许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