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39010621/39010622
总 学 时:64学时
学 分:4分
适用专业:小学语文教育专业
第一部分 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课程是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开设两个学期,共64学时。
2、课程定位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是一门集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于一体的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讲授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并结合相应的教学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责任感,使学生较为牢固地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初步具备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备课、上课、评课、说课和课堂片段模拟教学的能力,为进一步更好地参与小学语文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课程是学生在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课程,教师口语等基础技能课程,以及《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它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本课程的辅助课程有《义务教育阶段古诗文赏析》和《教师口语》《教师职业技能》等。其后续课程为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
二、学习领域(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学习任务 |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
学 习 目 标 |
1.认识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话与习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以及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特点。 2.了解小学语文教学常规,具有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技能。 3.具有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扎实基本功。 4.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意义、内容及方式。 5.明确小学语文教育科研的意义,培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反思能力、研究与创新能力。 6.培植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兴趣,会做经师,更为人师,具有一定的助力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意愿。 |
工作与学习内容 |
工作对象: 小学阶段学生 工具: 1.相关教材、教具和其他资料。 |
工作方法: 1.继承我国学科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学科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学科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学科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素养。 2.加强学科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的联系,促进学生教师职业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为培养未来合格的终身发展的学科教师奠定基础。 3.联系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精选有典型性、时代性、针对性的实例进行案例学习与实践。 |
工作要求: 1.课程的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理论与教学技能为中心,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师范生。 2.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并能运用课程论、学习论、教学论、评价论、教师论、教研论等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3.加强语文教学基础理论学习与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学习、实践、反思的能力。 |
教学建议与说明 |
总体原则: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四有老师。 组织形式: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微格训练法等 |
教学资源 |
1. 人教网教材中心 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3. 小学教育(乡村教师)专业教学资源库 4. 习近平同志《论教育》 |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学科课程是高等师范学校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以小学语文学科的课程形态与教学形态为其主要研究内容。课程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师范生对小学语文科课程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能力,奠定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基础并使其具有较为深厚的发展潜能。
二、分类目标
为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需要,我们从知识、技能、素质三个方面制定了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1.思政目标:培植师范生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兴趣,会做经师,更为人师;积极参与语文教学学习活动,获得体验教学情境和教学创新的愉悦情感,并有表现自我教学形象的热情,体验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初步形成探究语文教学的教学研究态度。
2.知识目标:理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及相关理念,掌握小学语文各类课型的教学策略和常用教学方法,了解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和方式;掌握教学评价的内容和特点。
3.技能目标:初步具备备课、上课、评课、说课和课堂片段模拟教学的能力,初步形成教学反思的能力。
具体表述如下:
1.培植师范生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兴趣,会做经师,更为人师;
2.了解小学语文课程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熟悉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内容和特点,能根据具体的社会环境、学生情况、教育条件等选择、利用、开发相应的课程内容与资源;
3.深刻理解小学语文课程对儿童发展的多元意义,掌握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并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4.充分认识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话与习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以及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特点,了解并能够辩证分析针对如上教学内容常见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了解小学生学习如上内容时的心理过程并能据此进行合理的学习指导,能够对如上五种教学内容进行独立的教学设计;
5.了解小学语文教学常规,具有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技能,如独立分析教材的能力、备课编写教案的能力、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与课后反思能力等,具有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扎实基本功,如语言表达、三笔字、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等;
6.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意义、内容及方式,并能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评价内容、选择恰当方式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评价,能够从不同角度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讨论与评价;
7.明确小学语文教育科研的意义,培养师范生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反思能力、研究与创新能力,使其具有日后在实践中发展的潜能;
8.了解本地区小学语文教育状况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领域内教改的新经验、新观点、新趋势,激发师范生参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愿望。
在上述目标的达成过程中,一方面要培养师范生未来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学科理论与技能;另一方面,又要通过教育理论的熏陶、实践与反思能力的养成以及语文教育研究的尝试等,使其具有运用理论知识与研究方法探寻和剖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诸多问题的能力和专业发展潜能。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学习内容结构安排
序号 |
学习情境(或项目、教学单元)名称 |
学时安排 |
1 |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概述 |
4 |
2 |
识字写字教学设计与实施 |
10 |
3 |
阅读与鉴赏教学设计与实施 |
26 |
4 |
表达与交流教学设计与实施 |
16 |
5 |
梳理与探究教学设计与实施 |
8 |
合计 |
64 |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实施建议
(一)学习组织形式:
教学中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点采用学生自学以及教师讲授完成,教学技能的习得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实践、微格训练等相结合。
(二)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实践训练法、微格教学、互动评议法等。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与理解小学语文教学技巧,真正实现有样可依,使教学更具形象性、可操作性。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灵活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潜能。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开展“问题—讨论”、“观察—体验”、“活动—探究”等不同的学习方式,培养运用课程基本理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迁移问题的能力。运用“学习理论——观摩评析——实践运用”的训练层次,从“看”(观摩示范课、教学录像)、“写”(写教案、说课稿、教学后记、教学心得、教学论文等)、“讲”(片段教学)“做”(动手制作教具、课件)、“评”(组织观摩后的讨论、评析)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三)教学设计思路
1.教学内容突出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各章节的教学内容均分为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内容突出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关注课程理论发展等前沿理论;理论教学要求掌握识字与写字教学、口语交际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综合性学习的基本要求、方式方法;理解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一般方法;熟悉说课和片段模拟的模式及基本流程。实践教学内容则突出教师职业基本技能的的训练,能对教学案例(或教学视频)进行评析、设计及试讲;能选择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模拟课堂教学;能进行说课、片段模拟教学的设计与训练 ;
2.教学过程突出实践与互动
(1)重视实践
实践训练法是本课程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可采用课前朗读小语教材、看教学录像、记课堂实录、评语文教学、写教学设计、微型课堂试讲、议教学效果等七方面系列性实践训练,培养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2)促进师生互动
师生共同讨论、互相启迪,可对现场教学以及教学录像的观摩、交流、评议等方法开展语文教育专题研究与探讨。
3.教学模式突出观摩、评析、运用一体化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观摩---交流---点拨----运用”教学流程,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反复地螺旋上升,并互相交融,学以致用。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糅合,在实训中得以内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技能,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二、教学考核评价建议
本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技能,所以本课程考核方式以平时实践测试和期末理论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用加权平均的方式确定课程成绩。注重实践和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参与与表现,平时成绩主要由作业(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小论文)成绩、案例讨论表现和课堂实践等等子项构成;微课实践(包括拼音、识字写字、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练习课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说课或片段模拟(根据本地区招考要求选择片段模拟教学或说课)、期末考试。
1.考核内容组成与所占比例:
考核方式以平时的过程考核与期末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平时的考核评价在各个单元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同步跟进,评价方式由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三部分组成;每个任务单元总分100分,其中学生自评部分占20%,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各占40%;本课程平时成绩由每个学生在各任务单元所得分数之和取平均而成。
2.考核比重表
名 称 |
考核比例 |
考核方式 |
理论 知识 考核 |
期末理论考试 |
60—70% |
考试 |
平时成绩 |
微课实践、说课或片段模拟 |
20—30% |
考查 |
课堂练习/课外作业 |
10% |
|
100% |
|
3.具体考核标准
序号 |
教学单元 |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
考核比例 |
1 |
绪论 |
1.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要素。 2.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依据。 3.小学语言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 |
10% |
2 |
识字写字教学设计与实施 |
1.识字写字教学的目标与策略。 2.汉语拼音、识字、写字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3.识字写字教学设计。 |
40% |
3 |
阅读与鉴赏教学设计与实施 |
1.阅读与鉴赏教学设计的目标与策略。 2.阅读与鉴赏教学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4.阅读与鉴赏教学设计。 |
50% |
合计 |
100 |
1 |
阅读与鉴赏教学设计与实施 |
1.阅读与鉴赏教学设计的目标与策略。 2.阅读与鉴赏教学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4.阅读与鉴赏教学设计。 |
40% |
2 |
表达与交流教学设计与实施 |
1.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与策略。 2.口语交际能力的构成和培养。 3.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4.习作教学的目标与策略。 5.习作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6.习作教学设计。 |
30% |
3 |
梳理与探究教学设计与实施 |
1.语小学语文综梳理与探究教学基本策略与方法。 2.小学语文梳理与探究活动的设计。 3.小学语文梳理与探究活动指导实践。 |
30% |
合计 |
100% |
三、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一)师资配置要求
校内专任教师一览表
序号 |
姓名 |
职称 |
学位 |
备注 |
1 |
郭晓莹 |
教授 |
硕士 |
省级名师 |
2 |
王天婵 |
副教授 |
硕士 |
专业带头人 |
3 |
吴铃 |
讲师 |
硕士 |
骨干教师 |
(二)教学条件配置要求
1.建设课程教学网站,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建设精品课程平台和教学网站,为学生提供参考书目和相关写作网站的链接,供学生使用,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查找、收集、交流信息和课程学习提供充足资源。
2.鼓励学生利用学院图书馆资源资料自学,扩大知识面。
3.校外课程资源。建立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参与和实践的机会和环境;借助名师工作室,让学生参与聆听优质课观摩活动;邀请教学顾问,把名师请进课堂,让学生得到切实指导。
(三)推荐教材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三版),徐林祥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24年。
该书是“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为指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同时注重吸收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尤其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新成果,力求体现科学性、新颖性、可读性。结合高职高专教育实际和小学语文教学需要,从知识、能力、方法和思维方式上对在读高职师范生进行培养,以使他们对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形成基本的认识,清楚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掌握基本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熟知小学语文中几大模块的教学原则,为日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建议同时整合各教材内容,在课程内容里增补国考教学设计专题,以进一步实现课证整合,提高学生未来工作的适应性,侧重教学设计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四)同类教材参考:
蒋蓉.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2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
(五)教学参考资料
1.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徐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课例式解读.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
第五部分 附录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实践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 |
课程编码 |
39010621/39010622 |
学时学分 |
课程总学时 |
64 |
开课学期 |
第3—4 学期 |
总学分 |
4 |
先修课程 |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教育学、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 |
实验(实践学时) |
32 |
适用专业 |
小学语文教育 |
制定人 |
王天婵 |
制定时间 |
2024年5月 |
审核人 |
张 宁 |
批准人 |
张 宁 |
一、制定本大纲的依据
大纲根据《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课程标准内容,为使学生加深理解教学内容和提高实际应用能力而制定。
二、课程基本要求
1、了解小学语文课程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熟悉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2、认识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话与习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以及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特点。
3、了解小学语文教学常规,具有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技能。
4、具有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扎实基本功。
5.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意义、内容及方式。
6.明确小学语文教育科研的意义,培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反思能力、研究与创新能力。
三、实践课程目的与要求
目的:
1. 掌握小学语文各类课型的教学策略和常用教学方法。
2.初步具备备课、上课、评课、说课和课堂片段模拟教学的能力,初步形成教学反思的能力。
3.了解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和方式;掌握教学评价的方法、内容和特点。
4.积极参与小学语文教学学习活动,获得体验教学情境和教学创新的愉悦情感,并有表现自我教学形象的热情,体验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初步形成热爱并主动探究语文教学的态度。
要求:在复习课堂讲授内容和片段模拟教学基础上,独立完成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实践。
四、主要仪器设备
多媒体电子设备,小黑板,黑板
五、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1.实践方式:课堂小组交流、合作讨论、小组合作虚拟教学、朗读、作业设计、片段教学、说课、下小学观摩、教育见习、教育实习、顶岗实践、毕业设计。
2.为保证实践教学效果,提出以下基本要求:
1)熟悉教材,研究教材;
2)熟悉课堂,热爱学生;
3)熟悉教学程序与步骤,遵守老师的指导和安排
4)保证出勤,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参加教育实践要补做。
5)注意保持良好的大学生形象,遵纪守法。
6)特别是要注意人身安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教学实践。
六、考核与报告
(一)考核方式:考查
(二)考查评分标准
课程考核方式以日常课堂实践、作业(项目)实践和期末理论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用加权平均的方式确定课程成绩。课堂实践以片断教学和说课为训练形式,学生小组自评、互评、教师评各占30%、教学设计占10%。教师主要考查学生的教学基本功(朗读、板书)、教案设计能力。
期末成绩评定:实践测试占40%,期末理论测试占60%。
(三)实践作业与毕业设计
1.实践报告的格式形式应统一。内容应包括:课程名称、课题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实践时间、实践过程。日常实践作业设计要按照要求,符合规范。
2.毕业设计应附有教学设计稿、教学反思和片段教学录像。
3.指导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毕业设计要认真评审、评分、签字。
七、实践项目设置与内容
实践模块 |
专项 技能 |
相关训练 (配合课堂教学) |
具体要求 |
学时 |
|
教学设计技能 |
不同板块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课堂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案的形成. |
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策略选择与教学活动设计,能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分析学习情景与资源整合进行教学方案设计、片段教学设计。 |
14 |
教学实施技能 |
使用教学辅助手段技能 |
现代技术专课件制作讲座、案例观摩与分析、设计教学媒体。 |
掌握多媒体选择的技能与运用技能。学会因文而异,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联系恰当选择多媒体。 |
2 |
运用教学语言技能 |
课堂导入、提问、讲授、结课技能训练。配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案例分析、分小组模拟片段教学等训练。 |
能根据教学设计方案,恰当运用教学语言,完成课堂教学基本任务。 训练难点:根据学段特点组织教学语言。 |
2 |
板书技能 |
精典课堂板书演示,观摩。板书设计案例解析。项目驱动训练 |
结合教材内容与特点以及教学设计设计合理、美观的板书。 |
2 |
课堂组织调控技能 |
课堂调控精典案例观摩、材料型案例解析、交流。 |
能根据教学设计方案,恰当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完成课堂教学基本任务。学会用语言、体态、节奏等多种方法调控课堂。把握调控的分寸,时机,适时调控。 |
2 |
教学研究与评价 技能训练 |
课前说课技能 |
实践校专家说课片断演示、学生分小组模拟说课、班级模拟说课展示 |
把握各环节的说课内容,确定说课重点,并在单位时间内做好说课时间的分配。 |
4 |
听评课技能 |
教学顾问现场教学指导,经典课程录像观摩与评点,案例分析与评价,教育见习、实习。 |
掌握听评课技能方法和基本要求,能在听课的基础上就一堂课的优劣进行整体、 全面的评析。学会多维度、多层面进行听、评课。 |
4 |
教学反思技能 |
教学反思案例解析、学生教学反思示例。 |
学会从教与学的行为关系中反思语文课堂教学行为。并能写出教学反思与评价。 |
2 |
“模块训练”的课程体系突破学科藩篱,加强学科合作,整合了各种资源,拓展了师范生技能训练的内涵,并体现了四个方面的“结合” :专业知识传授与实践技能训练相结合;课内训练与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班团队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相结合;课堂模拟与校外实训(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相结合;专项训练与技能竞赛相结合。通过对三大模块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小学教育、教学与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方式,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与研究的实际能力,做一个基本功过硬并且有发展潜力的未来教师。
八、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
1.国家教委师范司.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
2.《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吕辉等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教学设计技能的构成与形成》陈孝均编著
4.《课堂教学技能与评价》,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评价体系与案例研究课题组 编著
5.《高职院校职业素养与技能研究型教学理论与实践》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编著
制 订 人:
制订日期:2024年5月
审核人:
审核日期:202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