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提升青少年科技素养,6月30日至7月4日,数字信息工程学院“五色课堂”进社区志愿服务队暑期走进城门镇福城社区,开展为期五天的“裤兜机器人”少儿编程课。“五色课堂”进社区志愿服务队勇于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创新采用实体化教具,将抽象难懂的编程概念巧妙转化为可触摸、可操作的流程。社区小朋友们通过亲手拼接指令模块、调试裤兜机器人等操作,能够直观且清晰地理解算法的运行原理,让原本枯燥的编程知识变得生动起来。课程设计通过初始编程到指令组的调用,最后到充分运用所学的编程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将知识与生活场景相结合的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小朋友们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
课堂上,团队沿用了高效的“安-静”指令响应机制,能够实现快速、有效的秩序管理,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小红花奖励体系颇具吸引力,通过颁发小红花奖励并设置积分榜,持续激发学员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员们在紧张而激烈的竞技氛围中,不断强化团队协作与算法优化能力,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趣味与成就感,让学员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在结业仪式上,小朋友们展示的成果令人瞩目。他们借助坐标算法,融合避障与巡线技术,运用指令组调用,精准完成了识别任务。这些成果充分展现了学员们在此次活动中的所学所获。数字信息工程学院将持续推进蓝色课堂进社区计划,为更多青少年提供接触编程、学习编程的机会,助力他们在科技实践中筑梦未来,成长为具有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青少年。
据悉,数字信息工程院结合学生专业所学,组织党员、团员、优秀学生代表进社区、走进乡村开展“五彩课堂”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红色革命教育课堂,蓝色科技教育课堂,紫色艺术教育课堂,橙色资助教育课堂,绿色生命教育课堂。“裤兜机器人”少儿编程课程是我院开展的蓝色科技教育课堂活动之一,后续将继续携手社区,为居民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服务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