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外语商贸学院召开2025年校企合作理事会会议,以“技能赋能·跨境未来”为主题,汇聚20余家合作企业代表,共商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路径。外语商贸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理事单位、新增成员单位及特邀企业、外语商贸学院院长何少娴、副院长陈海燕、副院长刘诗雨及学院骨干教师共同出席。会议由刘诗雨主持。
本次会议聚焦数字经济与“一带一路”发展机遇,着眼于构建闽师特色的"多语种+跨境电商"的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生态,形成服务福建自贸区与海丝核心区建设的多语种复合型人才孵化模式,为推动福建跨境电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协同育人: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对接
在理事会议程环节,何少娴做《2024年理事会工作报告》。何少娴指出,学院在过去一年与行业企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新增理事单位7家,新建校外实训基地14个,与理事单位共建“官耳电商新媒体运营工作室”“Ozon平台人才培养”实战项目2项,充分体现了教育链与产业链的协同升级。得益于校企深度融合,学院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面的显著成效。会上,外语商贸学院为创业导师、企业兼课教师和新增理事单位颁发聘书,并授予优秀校友企业“闽江师专实习实践基地”称号。


以技促能:实践成果彰显职教活力
为充分对接跨境电商行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本年度校企合作理事会中,外语商贸学院首次增设了学生技能展示环节,重点展示商务数据分析、AI制图、短视频剪辑和多语种(英语、马来语、柬埔寨语)直播等跨境电商核心技能,展现扎实的专业技能与国际化视野。与理事会同期举办的“才咖杯”直播大赛决赛火热进行,15组参赛队伍在激烈的角逐中展示了他们电商直播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学生们的优异表现得到了参会企业的认可,多家企业现场向学生发出实习邀请。


创新机制:打造职教改革标杆经验
校企合作理事会制度是外语商贸学院培育跨境电商新力量的重要实践平台。学院与企业共同探索“工作室”“一课双师”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实现了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也产生了丰厚的教学成果。
此次会议是学校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职业教育改革的决策部署、落实教育部深化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要求的重要实践,为职业教育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创新思路与鲜活案例。
撰稿:韩静
摄影:吴文浩 王心宜
审核:林锦芯 何少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