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渐暗,朔风呼啸声起
霜雪漫天而降……
舞台上,一位武生悲壮唱响
闽剧《北国情·碰碑》
将杨继业被困殉国的忠烈之气
演绎得淋漓尽致
当最后一声音律落下
台下掌声雷动
林隽永——这位从事25年戏曲工作的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学院戏曲教研室闽剧教师,近日以一场震撼人心的表演,拿下第十七届福建省戏剧水仙花奖专业组表演奖一等奖。

1999年
在连江县一所乡下小学
读六年级的林隽永
因声音洪亮、外形俊朗
被“闽剧皇后”胡奇明招生时选中
从此与闽剧结下不解之缘
“梨园行自古的规则,学戏从小就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这种磨炼是极苦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林隽永回忆,每天六点半起床练习基本功,拿鼎、下腰、扳腿......一直练到晚自习结束。六载春秋,练功房里的汗水浇灌出坚实的艺术根基。

2005年毕业时,闽剧行业式微
林隽永进入
福州市艺术学校闽韵艺术团
跟随团队深入乡村田间地头
为农村父老乡亲演出
那是一段艰苦而珍贵的岁月,所有道具自己搬运,舞台搭建拆除全都自己动手。月收入不足千元,不少同伴转行离去,林隽永却选择了坚守。
“面对乡亲们对闽剧的喜爱,我舍不得离开。”他在《红鬃马》《九江口》《忠义王》等闽剧经典剧目的演出中磨练技艺,把对闽剧的热爱深深扎根在乡野舞台。

凭借多年的舞台实践和艺术积淀,林隽永在2009年考入福州市艺术学校(2016年划归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担任闽剧表演专业武生科教师,并在2012年考进中国戏曲学院深造。
从演员到教师的身份转变,让他更加意识到肩上的重任。他不仅主演《林冲夜奔》《洗浮山》《雁荡山》等传统剧目,更将满腔热忱倾注于培养闽剧新人。
对艺术的不懈追求
让林隽永不断突破自我
2015年3月,他创排闽剧《戚继光斩子》。从改剧本、作曲、排练到演出,每个环节都亲力亲为。“如同一场十月怀胎,既艰辛又充满期待。”2016年10月,他带着这部剧目赴港交流演出,获得观众一致好评。
常有人问:
“闽剧是什么?很好听么?”
这样的问题听多了
林隽永开始思考
如何让更多人了解、喜爱闽剧

他和志同道合的伙伴创办“儒林有戏”戏曲工坊,以“说戏”形式创新推广戏曲。
他们穿着衬衫牛仔裤,带着戏妆,让那些古老的唱腔不再只是回荡在戏台楼阁,而是走进咖啡馆、书店、年轻人的生活场景;那些悲欢离合的角色不再只是纸上的名字,而是成为人与人之间情感共鸣的纽带。“每一次掌声响起,都是古老艺术又一次在新时代的心跳声中,重生。”他们以分享为桥,以戏曲为舟,载着现代人穿越时空,触摸一段唱词背后的温度,感受一个动作里藏着的深情。

从业25年
林隽永从一名小学员
成长为戏曲教育工作者
他用汗水和坚持
书写了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与忠诚
林隽永说:“作为青年教师,我深深感到自身存在着许多不足,就像闽剧森林中的一棵小草,虽然平凡却百折不挠。”

朔风吹,霜雪降,阴霾惨......
舞台上的悲歌仍在回荡
但台下的林隽永
已经用自己的25年
谱写出一曲不屈不挠的
闽剧人生赞歌
闽剧艺术的传承之路
正因为有许多像林隽永这样的坚守者
才能在新时代继续绽放异彩
让传统艺术之花常开不败
同时,我校此次参赛成果丰硕
2名教师被授予优秀辅导教师奖
6名教师被授予辅导教师奖
师生参赛团队共斩获
2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好成绩。
来源:福州晚报
排版:宋立荣
审核:江柳青、徐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