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学前教育学院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精神指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组织开展“六个一”劳动教育系列实践活动,深耕细作,全力推进劳动教育的深化与实施,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与综合能力。
一堂收纳课程:精研收纳技艺,打造有序生活
为提高学生的收纳能力,祝林敏老师为劳动周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劳动收纳课。课上,祝老师通过“三分叠衣法”、“空间分区术”等一系列实用技巧,带领同学们探索宿舍空间的优化方案。不论是衣物分类还是书桌整理,老师都悉心引导大家,让同学们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生活管理智慧,并能够意识到整理不是简单的“断舍离”,而且是建立与物品的和谐关系,劳动不仅是生活的必需,更是成长的阶梯。

一次成果分享:分享劳动硕果,交流成长心得
为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劳动周班级开展一场丰富多元的劳动周成果分享总结会。会上,同学们将理论结合实际,借助实物、照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分享劳动经验,并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与价值,现场互动热烈。这不仅为他们一周辛勤的劳动画上圆满的句号,也为接下来的班级提供经验积累。

一场观影活动:观影感悟匠心,汲取奋进力量
为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同学们集体观看劳动教育纪录片《大国工匠》。影片通过展现焊接工、文物修复师等普通劳动者的匠心故事,让同学们领悟到“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与“千万锤成一器”的坚守。在观影过程中,同学们都深受触动,对工匠们的卓越成就与非凡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大家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当积极学习和践行“工匠精神”,勇敢追求梦想,不断筑梦、圆梦,努力成为未来社会的“大国工匠”。

一次变废为宝行动:巧用废弃资源,奏响环保乐章
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劳动周班级组织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的环保手工活动。同学们结合学前专业知识,运用所学专业技能,将一些手工材料进行裁剪拼接,改造成形态各异的环创作品。在此变废为宝的创意手工过程中,每一个废旧物品都是重要的资源,劳动创意让环保的理念真正落地生根。同学们纷纷表示,本次活动不仅让大家对劳动实践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大家的动手能力,丰富和拓宽了专业视野。




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社区服务,传递劳动温暖
为践行雷锋精神,同学们前往新保社区,与社区服务队共建开展“点滴微光,汇聚‘锋’芒”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伊始,志愿者们便自觉分组,手持大剪刀、锄头、夹子等各种劳动工具,穿梭在绿植区的各个角落,有条不紊地清理垃圾、拔除杂草、浇灌绿植。在烈日炎炎下,他们不惧脏、不怕累,全身心投入到社区环境清洁工作中。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原本杂乱无章的绿植区不一会儿就变得井然有序。同学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生动诠释了雷锋精神,弘扬劳动精神,为社区居民树立良好的榜样,为美化环境贡献青春力量。

一次手抄报绘制:彩笔精绘图画,宣扬劳动精神
为传承和弘扬劳动精神,劳动周班级开展一场精彩纷呈的手抄报绘制比赛。他们紧紧围绕劳动精神,结合学前、托育服务价值等内容设计,深入挖掘劳动的内涵与价值,巧妙地将自己的感悟融入到手抄报设计当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利用色彩、线条、构图等视觉元素,将劳动知识、模范人物事迹与手抄报巧妙融合。同学们用笔尖勾勒劳动者的身影,用文字领悟“劳动最光荣”的真谛。一幅幅色彩鲜艳、内容丰富的手抄报,不仅展现了同学们扎实的绘画功底,更体现出他们对劳动精神的深刻理解。




本次劳动教育系列活动以六个“一”为载体,将劳动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技能与创新精神,而且激发了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情感。未来,学院将继续创新劳动教育形式,推动劳动教育常态化开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撰稿:薛艺瑄
照片:学院各班级
责编:王玮
审核:姚美妃 杨美玲 林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