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领青年大学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生死与共、荣辱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7月3日至5日,我校团委组建“畲族非遗共传承,民族团结我践行”民族团结实践团赴罗源县松山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7月3日,校团委民族团结实践团一行来到罗源县畲族村落竹里村的畲族服饰传承示范基地,非遗畲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兰曲钗和他的儿子兰银才向志愿者们详细介绍展柜里精美绚丽的畲族服饰、头饰、花鞋,述说畲族服饰的细节和历史沿革。得知兰银才作为如今村里为数不多的年轻畲族裁缝,18岁开始跟随爷爷和父亲学习畲服制作,传承畲服技艺,一针一线缝制着华丽的“凤凰装”,守住畲族原汁原味的民族风。

毗邻畲族服饰传承示范基地,实践团成员走访参观了谷仓画院,画院结合畲族服饰、苎麻等畲族文化,研发独具罗源乡土特色的畲族作品让成员们啧啧称赞。实践团有幸跟随画院创始人郑世衔老师以及畲族剪纸非遗传承人赵晓棠老师,创作民族丙烯画及畲族剪纸。在这里,畲族非遗艺术与民族团结盛况合二为一,它们幻化出张张美丽的作品,为在场师生带来了无限美的想象和启迪。


7月4日,实践团一行前往罗源县松山镇鹤屿社区,和社区工作者携手开展“大手拉小手,民族团结我同行”志愿服务活动。实践团成员现场组织手工教学互动与书法教学互动,耐心引导小朋友们进行书法握笔、运笔训练,帮助小朋友们掌握绘画、剪纸等操作技巧,现场氛围活跃,洋溢着欢声笑语。期间,实践团带队张经财老师为社区居民进行中医科普讲座与健康义诊,收获了社区居民的广泛好评。

下午,实践团走进中国畲族传统村落八井村,参观畲族历史记忆馆,了解罗源畲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畲族服饰、八井拳、畲族医药等畲族非遗文化及哭嫁、祭祖、对歌等民俗文化,领略浓厚的畲风畲韵,传习独具魅力的非遗艺术。

7月5日,民族团结实践团在谷仓画院精心组织了“畲风韵·民族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作品展。此次展览集中体现了实践团成员以罗源畲乡为课堂,以民族团结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成就等为现实教材,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激情创作,以书画言志、以剪纸传情,唱响民族团结大发展的组旋律,刻画出在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守望相助,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
同时,本次作品展创新形式,将文化展览与送医下乡相结合,让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与民族地区深度互动,不断增强民族群众“五个认同”,营造出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良好氛围,切实引导师生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实践团成员更加坚定了民族团结的决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时代精神,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撰稿:吴劼
摄影:张慧萍、游幸杰
审核:王海波、黎凤、林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