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精准推进新生心理普查工作,提升辅导员在新生入学关键期的谈心谈话专业度,2025年9月28日,学生处在旗山校区图书馆807教室举办第三十三期辅导员沙龙,全体新生辅导员参加。
本期沙龙以辅导员谈心谈话业务为核心议题,邀请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及一线优秀辅导员分享实战经验。
王歆逸老师以“新生普查谈心谈话全流程实操”为主题,将谈话工作系统拆解为“事前准备—事中沟通—事后跟进”三阶段,精准梳理关键要点。她指出,谈话前需整合学籍信息、前置调研等多维度数据构建立体学生画像;谈话中应遵循“破冰—深入—敏感问询”的递进策略,先以兴趣爱好等轻松话题拉近距离,再聚焦专业适应、宿舍关系、家庭支持等核心维度,对自伤念头等敏感问题需运用委婉话术降低沟通壁垒;谈话后需建立分级跟进机制,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学生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并定期复盘,确保工作形成闭环管理。

郑亦琅老师则围绕“谈心谈话原则与方法”展开深度分享,提出“真诚、尊重、理解、共情、保密”五大核心原则,为谈话工作划定职业准则。她创新性融入传统智慧,提炼出“望闻问切”四步法——“望”学生情绪神态与肢体语言,“闻”言语表达与潜在诉求,“问”关键问题与深层困惑,“切”核心矛盾与解决路径。同时,郑亦琅老师结合“双相情感障碍新生情绪疏导”的真实案例,生动拆解原则方法的落地技巧,为参会辅导员提供了可直接借鉴的实践范本。
为破解理论与实践衔接难题,黄玮老师结合新生心理普查中的高频难点,精心设计与学生谈心谈话的三个典型演练场景,组织辅导员开展沉浸式角色扮演。每组演练结束后,黄玮老师结合双师分享的核心要点进行精准点评,既肯定亮点做法,也指出改进方向。现场辅导员围绕“敏感话题询问时机把握”“关怀与边界感平衡”等实际困惑展开热烈研讨,通过思想碰撞深化对谈话技巧的理解,有效强化了技能的实操应用能力。
吴星老师做分享时指出,新生普查谈心谈话是掌握新生思想动态、防范心理风险的“第一道防线”,直接关系到新生适应质量与校园安全稳定。吴星老师还结合“新生临时心理求助”典型案例分享处置经验,鼓励辅导员将所学技巧转化为日常工作能力,以专业素养提升新生工作的精准度与温度。
此次沙龙通过“专家分享+场景演练+总结部署”的多元化模式,为新生辅导员提供了系统的谈心谈话“方法论”与实用工具包,进一步夯实了新生心理普查工作的专业基础。作为我校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沙龙活动将持续为育人工作赋能,为构建全链条、精细化的新生入学教育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撰文:王歆逸
摄影:黄玮
初审:王歆逸
二审:杨威涛
终审:郭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