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打磨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切实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10月22日,创新创业教研室组织全体授课教师在旗山校区师训楼第五会议室,开展本学期第三次集体备课活动。本次集备聚焦两门核心课程的关键章节,分别由李丹丹老师、林琴琴老师担任主分享人,全体教师积极参与。

活动伊始,李丹丹老师围绕创新创业基础(一)课程中《项目2: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创新思维部分)》展开分享。结合前期教学反馈与学生学习特点,李老师将本次分享重点放在“创新思维的实践应用”与“课堂教学策略设计” 两大板块。在内容拆解环节,她系统梳理了联想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创新思维的常见类型,并结合大学生创业项目案例,详细讲解每种思维方法的应用场景与操作路径。她提出,在教学中需重点关注学生思维发散性的引导与创新方案可行性的评估,避免学生陷入“空想式创新”,这一观点引发在场教师的广泛认同。

随后,林琴琴老师针对《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中《项目2:全面自我探索(能力和价值观探索部分)》进行分享。作为长期深耕职业规划教学的教师,林老师从“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工具选择”“教学难点突破”三个维度展开详细解读。她强调,在自我探索教学中,需避免工具依赖,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验证测评结果,同时关注价值观冲突的解决,例如当职业发展空间与工作稳定性出现矛盾时,如何帮助学生理性分析、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在集体讨论与提问环节,全体授课教师围绕课程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展开热烈交流。大家一致认为,本次备课聚焦课程章节的“进阶内容”,无论是创新思维的实践应用,还是能力与价值观的深度探索,都为后续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与可落地的策略。同时,通过互动研讨,不仅解决了教学中的实际难题,还实现了教学经验与资源的共享,为课程质量提升注入了新动力。
图/文:范瑜楠
审核:王宏、薛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