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师范生教育改革,探索新时代教师专业成长路径。2025年5月21日,人文与管理学院于3号楼102教室举办2场师范类专业教育创新讲座,主题分别为《课堂的“思维突围”:从“四元五环”看,核心素养落地路径》与《乡村教育振兴中的师范生使命——扎根与超越的实践智慧》。来自教育学领域的专家学者陈亮、一线教师何经菊及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范生参与活动,现场反响热烈。
陈亮老师以“四元”(知识、思维、情感、能力)与“五环”(情境导入—独立探究—互动深化—内化迁移—拓展应用)为框架,结合学科案例,阐释如何通过结构化教学设计实现核心素养的渗透。例如,在课堂中,通过“读—悟—述—写”策略培养语言运用与批判性思维。现场学生结合自身教学实训中的困惑展开讨论,提出“如何平衡预设与生成”“差异化教学策略”等问题,陈亮老师逐一给予指导。

图1陈亮老师与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同学交流
何经菊老师以师范类院校的“优师计划”为例,讲述师范生如何通过红色校史教育、乡村教育实践(如家访、课程开发)厚植教育情怀。她提到,乡村教师需兼具“三力”:教学执行力、资源整合力与创新实践力。活动现场播放了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教师蒲力涛、炎陵县下村乡学校肖钰等“一师校友”的教育故事短片。蒲力涛分享“以故事陪伴学生成长”的实践,肖钰则讲述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助力留守儿童自信发展的案例,引发师生强烈共鸣。

图2何经菊老师与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同学交流
讲座结束后,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邓文霞同学表示:“‘四元五环’让我重新审视课堂设计,未来教学中将更注重学生思维的引导。”刘晓同学感慨:“前辈们的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扎根乡村不仅是奉献,更是教育理想的实现。”
两场讲座从理论到实践,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范生提供了“核心素养落地”的方法论与“乡村振兴使命”的行动指南。未来,人文与管理学院将持续推进师范教育创新,搭建“高校—中小学—乡村”协同育人平台,助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新时代心理教师队伍。
撰稿:谢颖
摄影:鄢钰翔
审核:张一全、张继驰、陈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