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心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拓宽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就业视野,同时深化校际学术合作,推动心理专业实践教学发展,2025年4月2日,人文与管理学院特邀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叶思思老师与厦门外国语学校傅佳佳老师来校开展专业系列讲座。
系列讲座由学院副院长谢姗姗主持。“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专业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此次系列讲座涵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家庭咨询,助力大家成长为兼具理论素养与实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规范化与专业化发展”专题讲座中,叶思思老师深入剖析了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她结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及厦门市实践经验,提出“规范课堂—专业课堂—融合课堂”三阶段发展路径。叶老师指出,课程需以学生为中心,聚焦理论与具体目标,通过情境设计、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五育的深度融合。她还分享了厦门市编写的《心理健康》教材及《教学指导意见》,通过“以美润心、以劳健心”的创新设计,将心理学理论融入五育并举的教学场景,为在场师生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框架。
在 “家校合作视角下的家庭会议实践”专题讲座中,傅佳佳老师系统阐述了初中生亲子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家庭会议实践之路。 她结合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提出家庭会议的“同盟者视角”与“幸福提升计划”,强调,家庭会议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更是培养学生社会技能、增强家庭凝聚力的重要载体,并通过讲解“天气报告”“爱的五种语言”等实用技术,帮助学生掌握家庭治疗核心技术,引发师生热烈讨论。
本次系列讲座通过两位专家的精彩分享,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与家校协同育人提供了新思路。谢姗姗总结时表示:“此次系列讲座,展现了理论与应用的双向赋能。期待师生以此次讲座为契机,将所学转化为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实际行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图一:叶思思老师分享“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规范化与专业化发展”

图二:傅佳佳老师分享“家校合作视角下的家庭会议实践”
撰稿:蔡镘婷
摄影:蔡镘婷
审核:黄益群、张继驰、陈清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