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护学院顺利完成了由福州市红十字会主办的应急救护系列培训服务项目。本次培训历时数月,共举办22期,累计培训并考核合格救护员1250名,不仅圆满达成既定目标,更以广覆盖、高规范的培训成效,为提升福州公众应急救护能力、推进“健康福州”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精织团队强保障,规范施训筑根基
为确保培训质量与覆盖面,医护学院高度重视,组建了一支由专业骨干教师构成的培训团队,为培训的高质量开展提供坚实保障。培训内容严格遵循中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课程标准》,将心肺复苏(CPR)、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创伤止血包扎等核心急救技能作为重点,细化操作标准,确保技能传授的规范性。同时,采用“理论讲授+实操演练+情景模拟”的三维教学模式,每位学员都能获得充足的实操指导,切实保障“学得会、记得牢、用得上”。


全域覆盖破壁垒,灵活施训提效能
本次培训实现群体与地域的双重广覆盖,培训对象涵盖学校师生、社区工作者、企事业单位员工、公安干警及志愿服务者等多元群体,精准触达不同领域的急救需求者。培训地点广泛覆盖福州市多个区县,针对不同群体的时间特点,采用分批次、模块化、灵活化的组织方式,量身打造适宜的培训场次,有效破解了地域与时间限制,大幅提升了培训的普及性与参与度,让应急知识真正走进基层、贴近群众。




成效显著获认可,实战赋能显担当
严格的考核是培训质量的“试金石”。培训结束后,所有学员均需通过理论闭卷考试与实操逐项考核的双重检验,最终1250名学员全部顺利通关,成功获取福建省红十字会认证的“红十字救护员证”,持证通过率达100%,用硬成绩印证了培训的高质量。培训的实战价值已在生活中充分显现,有学员在突发状况下,成功运用所学技能实施初步急救,发挥了“第一目击者”的关键作用。参训学员普遍反馈,课程实用性极强,授课教师专业且耐心,培训组织高效有序,社会反响热烈。这不仅提升了公众自救互救能力,更彰显了医护学院服务社会、践行民生责任的担当。





锚定未来再发力,常态服务护民生
医护学院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深化与各级红十字会的合作,进一步拓展应急救护培训的广度与深度,推动急救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实现常态化、制度化。同时,学院将加强急救教育课程建设,培育更多兼具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撰稿:刘琼婷
图片来源:培训师资们
审核:王振龙 李清凤 张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