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医护学院各专业教师主动走出校园,深入医院临床一线与医药企业,开展了一场“沉浸式”暑期实践研修。近日,教师们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思考齐聚一堂,交流实践成果,为学院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注入新活力。



深耕临床一线,让教学更接 “地气”
“以前讲产后康复总担心讲不透,这次亲身参与全过程,新学期我的课堂案例一定能更生动!”助产专业林梅莲老师的感慨,道出了许多教师的心声。
这个暑假,护理专业教师走进多家综合医院的内科、外科、ICU、中医护理等科室,系统了解“优质护理服务”“快速康复护理”等前沿理念,并收集了大量真实案例——从三伏灸的中医治未病实践,到血管通路选择、慢性病管理,再到重症患者的多学科协作护理。这些鲜活素材将成为新学期《基础护理》《内科护理》等课程的“活教材”,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触摸到临床的“温度”与“精度”。

颜超老师在闽侯县医院参与安宁疗护交流活动

林淑芳老师在福州市第二总医院ICU观摩学习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师则重点关注康复临床新进展,在实践中熟练应用物理治疗、运动治疗、言语治疗等多项技术,并学习智能康复设备的操作应用。“通过实践,我们更清楚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未来教学将更注重‘理论+实操+临床思维’的融合。”

李丽华老师在瑞来春堂进行中医坐诊实践

周灵老师在福清市医院操作蜡疗

陈雄杰老师在福清医院参与临床查房

陈铭老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临床实践观摩张勇副主任带领组内医生进行疑难病例研讨
中药学专业教师在药店实践中,既专注中药调剂全流程规范,又深入理解GSP在采购、储存、销售各环节的实施要求;药学专业教师通过医院药房实践,收集了大量关于合理用药、医患沟通的鲜活案例;基础医学教师则通过跟岗,将理论知识与患者真实病情演变相验证,重点观察慢性病的个体化用药与健康管理。

林敏娜老师在康佰家大药房观摩实践

佘雪花、陈云燕老师到医佰汇阳光大药房进行调研活动
链接产教资源,让融合更具 “实效”
教师暑期实践不仅是个人能力的“充电期”,更是学院深化产教融合的“黄金期”。在实践中,各专业教师主动与合作医院、药企搭建沟通桥梁,围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习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医护学院教师的这场暑期实践,既是一次“接地气”的能力提升,更是一场“谋发展”的深度思考。新学期,这些源于一线的智慧与经验,将转化为生动的课堂教学、创新的科研突破、务实的产教融合,为培养新时代医护人才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撰稿:高佳
图片来源:医护学院各教研室
审核:张瑛 李清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