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动态

智启未来·迈向新质学校——闽师专附小教育集团第三届“教共体 同心圆”教育年会

来源:附属小学  发表时间: 2025-07-08 21:08:35

智启未来·迈向新质学校——闽师专附小教育集团第三届“教共体 同心圆”教育年会

七月流火,暑意渐浓,却无法阻挡教育工作者们对教育理想的执着追求。202572日,闽江师专附小教育集团迎来了智启未来·迈向新质学校第三届教共体·同心圆教育年会的盛大开幕。领导来宾与闽江师专附小教育集团校、联盟校、合作校的教师代表们集聚一堂,共同探讨教育理念的革新与育人模式的创新。

年会在活力四射的啦啦操表演中开场,同学们用灵动的舞姿展现出少年的朝气,诠释着基于儿童立场的教育理念。随后,教师代表带来的《赤壁赋》朗诵,在古韵今声中传递着教育者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不懈追求 。闽江师专教科所蔡勤所长在开幕致辞中,饱含对教育的热忱与期待,为后续的研讨交流筑牢了思想根基。两天的年会,科学教育、教学变革、教师发展、德育思政、专家讲座等环节陆续开展,思想的火花在此激情碰撞。

一、场域融合,绽放科学教育新活力


72日上午,主题为场域·融合·生长:基于儿童立场的大科学教育的科学教育研讨隆重举行。闽江师专附小作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始终立足儿童立场,落实国家科学教育方针政策。通过场域资源、学科融合和儿童自主探究,构建了基于儿童立场的大科学教育特色科学教育体系。

闽江师专附小科学教育项目总设计师、重点课题主持人江鸿校长作了《科学教育成果汇报暨福州市教育科学重点课题开题报告》。江校长从学校科学教育的顶层设计、实践路径及未来规划等方面对学校科学教育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全面阐述,展现了学校以儿童的真问题为起点,以场域为支点,以融合为杠杆,以生长为目标,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大科学教育体系。以跨学科校本课程建设为载体,江鸿校长做了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点课题《跨学科校园科学探究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

随后,太阳历广场项目负责人许婕老师和学生代表杨和霖分享了现代科技与远古智慧融合的探索故事;中医药文化项目负责人薛潇颖老师和陈芷沁同学展示了美术与中医药科学碰撞的神奇效应。这些案例生动体现了学校全学科、全员、全过程三全育人模式,彰显了学科融合的无限可能。

天文少年科学院的院长许牧泽、副院长陈汉锋和成员陈胤哲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分享了他们在科学探究中的成长与收获。孩子们对X射线、宇宙速度、相对论等科学话题的畅聊,展现了科学教育激发的好奇心与创造力。

年会还设置了科学教育体验环节,与会嘉宾深入各分会场亲身体验科学教育的魅力。生物仿生标本馆体验讲解员课程、天文少年科学院体验无线电收音机制作课程、航空航天教室模拟飞行课程、无人机教室体验操作无人机(旗山中心小学社团展示)、益智数学体验巧解鲁班锁、中医药文化制作艾草锤、木工坊挑战桥梁搭建、人工智能创编音乐、太阳历广场探究体验等,让老师亲身体验当笑声与科学碰撞,快乐与知识同行的科学探究魅力。

福建省普教室课程中心张锋主任对闽江师专附小场域·融合·生长:基于儿童立场的大科学教育给予高度评价,基于场域的研究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跨学科探究体现出科学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以场域为载体,以课程为中心,持续提升学生好奇,勇敢提问,用心实践,让科学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二、AI赋能,解锁课堂变革新密码


72日下午,闽江师专附小举办“AI·智领未来课堂研讨会,以创新形式与多元实践,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新路径。活动现场,学校林杰老师携手国家中小学智慧云平台数字人育小苗共同主持,为研讨会增添科技感与趣味性。

本次研讨会以理论-实操-分享为脉络,精心设置三大板块。在“AI 好物推荐环节,陈珍老师展示 AI 编程制作数学教具,打破编程技术壁垒,助力教师深度定制教学工具;陈鑫淼老师分享 AI 制作视频的技巧,让古诗焕发新活力;詹玉洁老师则揭开AI生成数字人的奥秘,打开虚拟教师的大门。令人眼前一亮的是,五年3班学生代表上台,分享AI工具豆包爱学和豆包辅助自主学习的经验,展现从教我学我要学的转变。

随后,老师们分组进入AI编代码、AI生视频、AI数字人、AI自主学习四个工作坊,在好物推荐官的指导下深入交流、动手实践。一小时的实践探索,各工作坊成果丰硕。在共享AI新体验环节,教师代表分享自己的使用感受,印证了“AI 智领未来课堂的核心宣言。本场AI分享会,展现出闽江师专附小在智能教育领域的积极探索,也为教育智慧插上想象的翅膀,开启未来教育的新征程。

三、课题引领,铺就教师成长新路径


73日上午,未来课题规划环节,许雪珍老师发布科学教育+”育人路径的学校课题研究五年规划,从教育改革、教师成长等角度阐释规划意义,提出学科融合、数字化教育等研究方向重点探索课堂教学创新。为了让大家更清晰理解规划,许老师分享了四年七班同学们的跨学科实践案例制作无患子手串,该案例立足自然资源,引导学生通过语文观察、科学实验、手工制作等任务,探究自然与文化的联系,体现知行合一理念。同时,许老师还帮助大家梳理了学校同步规范课题管理流程,从申报、实施到结题形成闭环,鼓励教师结合政策导向、教学策略及校本课程开发申报课题,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教学效能。

许婕老师汇报省级课题《基于太阳历广场开展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成果,分享课程资源开发等实证数据。该课题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行动研究和案例分析法,聚焦地球运动概念教学,构建情境——目标——证据评价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依托校内太阳历广场资源推进科学实践教学创新。

周丽老师汇报省级课题《基于健康数字画像软件系统的小学生健康教育数字化模式探究》成果,展示健康教育数字化转型成效。在课题研究中周老师进行了读写障碍精准筛查研究,依托科学数据量化分析学生书写速度、控制力及准确性等指标,建立科学评估模型。同时构建健康数字画像系统,关联读写能力与视力、脊柱、心理健康数据,实现学生成长问题早期干预。

闽江师专教研处郭晓莹主任在点评中肯定了科学教育+模式以及学校的特色硬件资源优势,指出学校要想走向优质,老师们在课题研究中就要给自己高要求,不能仅局限于写文章。要平衡理论与实践,从小切口深入研究,还要发挥地域文化和硬件优势、整合多方资源、探索数字化、注重日常积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

邹开煌教授开展教研写作赋能教学成果转化讲座,结合案例讲解教研写作价值、技术路径及误区规避,指导教师转化教学实践成果。邹教授强调教师要成为三手教师,即课堂教学高手、班级管理强手和教研写作能手。指出教研写作需具备问题意识、问题转换能力、专业写作规范及成果转化能力。同时,他结合自身经历与众多教师案例鼓励教师多撰写文章,将教学实践转化为教研成果,助力自身专业成长与学校发展。

教师课题意向互动,锚定真问题,催生新课题。许雪珍老师带领老师们聚焦思政、科学等多领域,梳理已有研究方向,展示想做的课题选题。教师们现场填写课题研究意向征集表,引导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挖掘课题,组建团队,助力教育教学研究深入推进,为提升教学质量添砖加瓦。

本场活动为闽江师专附小教科研板块的未来发展明晰了方向,凝聚了力量。学校将以此为新的起点,携手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为实现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奋斗,向着更高的教育目标稳步迈进。

四、德育铸魂,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


73日下午,闽江师专附小教育集团第一届德育论坛圆满举行,全体教师齐聚一堂,共研德育工作新思路、新方法。论坛由高静雯老师主持。

论坛上,廖薇、陈杰、林铖炜、吴凌燕、金学岩、刘江六位教师依次带来精彩主题分享。从班级文化浸润心灵,构建赋能型班级以成长型思维培育品德,从集体中滋养学生品格激发学生内驱力”……分享内容丰富多元,展现了教师们在德育实践中的深度思考与创新探索。

随后,周建军老师带来重构共育生态,在理解与责任共担中达成教育共识主题讲座,倡导家校凝聚教育合力,成为学生品德成长的双引擎。互动环节中,教师们积极向专家提问,现场研讨氛围热烈。

江鸿校长作总结发言,肯定此次论坛成效,鼓励教师将所学所悟融入日常德育工作,持续提升育人水平。此次论坛为学校德育工作搭建了交流平台,助力构建更优质的德育体系。

闽江师专附小教育集团第一届届德育论坛,以多元分享碰撞思维火花,用深度研讨凝聚育人共识。从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分享,到专家引领的共育理念解读,再到校长指明的方向路径,全方位展现了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重视与探索。此次论坛不仅是思想交流的盛宴,更是行动的起点,标志着学校在探索创新德育模式、提升德育实效的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筑牢根基,也为构建更科学、更具活力的德育体系注入强劲动力 心如磐,共赴优质发程

此次教育年会虽已落下帷幕,但它所带来的思想碰撞与实践启发将持续发酵。从科学教育的创新实践到AI技术与课堂的融合,从课题研究助力教师成长到德育工作的暖心探索,闽师专附小教育集团以教共体为纽带,不断推动城乡教育协同发展。

未来,闽江师专附小教育集团将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构建新质学校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让教育的同心圆越画越大,共同书写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总策划:江鸿

活动策划:办公室、教科室、德育处

文字:周丽、张欣、朱星娥、施嘉鸣

排版:何桂云

审核:张仁国、许雪珍、何桂云